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产业技术云服务平台
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产业技术云服务平台 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产业链云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关于《加快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行动方案》的说明

2017-08-28 13:58:44 作者:

 
一、关于《加快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的有关背景和形成过程
        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强、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带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成长空间大。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以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为支撑,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汽车制造、特种船舶制造、电气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3284家,资产总额8938亿元,从业人员93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2803.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99.9亿元,利税总额836.5亿元,其中利润565.9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29%、27%、28%、35%。装备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成为主要增长动力之一。但同时,与国内先进省相比,还存在规模偏小,产品欠优,企业分散,龙头缺乏,配套不足,生产服务业滞后,核心技术少,系统创新不足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未来几年,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国际及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将为我省装备制造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新一轮技术创新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将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省的第10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将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此,要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这就为全省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全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竞争挑战亦不容忽视。在政策、资源逐步向中西部倾斜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将日益激烈;汽车产业受政策、环境、交通、能源等多重因素制约,将面临严峻考验,机床、电气机械制造等细分行业市场拓展将面临瓶颈;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基础等发展要素制约显现。特别是当前,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处于弱势复苏,回升向好的基础还很脆弱,下行压力还很大,导致装备制造业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为此,必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尽早把我省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在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做大做强的“两计划一工程”工作部署和年初全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6个重点产业中,都明确把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作为重大任务。根据省领导的要求,我委及时组织工作专班,加快推进工作。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深入有关市州、重点园区以及重点企业,了解产业现状,研究产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我省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方向和重点,形成了《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二是厘清发展思路,凝练行业共识。通过研究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相关文件精神、产业政策,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我省实际,经过充分酝酿、讨论,数易其稿,拟定了《关于推进装备、食品等六个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收集整理和完善了《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库》。三是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市州政府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6个重点产业发展意见和《行动方案》于3月25日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

二、关于《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明确了未来5年两个时间节点产业发展的目标,即在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00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到2017年达到16500亿元,五年年均递增14%。同时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行业发展基础等方面也提出了目标要求。《行动方案》根据2013-2017年期间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构想和目标取向,重点实施“五大行动”,即: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行动”、高端装备制造“引领行动”、重大技术装备“集成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培育行动”和机械基础件“夯实行动”。
(一)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行动”
一、是促进市场主体“量级”跨越。以汽车等领域为重点,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制造水平和规模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集团。
二、是提升产业配套体系层次。推进重点产品的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构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等。
三、是组织编制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目录。重点实施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扩大先进技术应用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等与传统制造技术相融合,带动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管理控制模式、技术协作路径创新。
1、重点打造7千亿元级汽车制造产业:即加快建设武汉乘用车制造基地、十堰商用车制造基地、襄阳轻型商用车及中高档轿车制造基地、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四大整车制造基地,加快培育汽车零部件聚集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整体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推进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武汉分公司投资70亿元的乘用车项目、东风本田汽车公司投资60亿元的本田二厂项目、神龙汽车公司投资58亿元的新1号、新2号平台系列产品项目、东风汽车公司投资34亿元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等。
2、重点打造500亿元级大型清洁高效发电和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支持航天科技集团利用技术、资源、品牌等优势,整合做强做大长江动力集团公司;提高清洁环保燃煤发电锅炉设计和制造水平;发展高等级输变电产品。提高高压开关、重型变压器、高效节能电机、工业控制器、智能电网核心器件等重点产品的竞争力。在武汉、襄阳打造两个以上百亿级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工业控制器制造产业基地。重点推进航天科技集团重组中国长江动力集团30亿元技改项目、湖北惠洋电器制造公司投资28亿元的二期项目等。
(二)实施高端装备制造“引领行动”
一、是实施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工程。在自动化控制、精密成形、激光加工、数控系统、增材制造(3D打印)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全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国家船舶和海洋工装备新增长极,进一步提升武汉城市圈和襄阳市轨道交通装备实力,促进卫星应用装备产业加速壮大,建设荆门市和襄阳市航空装备细分领域研发和制造基地。
三、是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用好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等资金,通过竞争性遴选等方式,集中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重点项目。
四、是推进重大平台建设。依托现有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推进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联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新建一批院士和博士工作站。
1、重点打造400亿元级重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及数控系统产业:突破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重型超重型多坐标联动数控机床等系列产品,大型数控板料加工机械,中高档数控系统等。重点推进华中数控的红莲湖数字化装备园项目、三环锻压设备公司的精密数控锻压机床项目。
2、重点打造800亿元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以大轴重载货车、快捷货运列车、轨道交通检测维护装备等为重点,提升产品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扶植一批优势配套企业,打造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重点推进南车投资18亿元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项目、北车投资32亿元的武汉长客修造基地项目等。
3、重点打造500亿元级航天航空及卫星应用装备产业:依托三江航天集团、605所、航天42所、航宇救生装备公司等,重点发展大飞机配套、通用航空制造、维修与服务。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遥感系统、移动道路测量设备等多类技术、产品。重点推进襄阳投资36亿元的航天科技工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武汉东湖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园项目。
(三)实施重大技术装备“集成行动”
一、是推进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选择一批重要装备,实现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深度融合。提高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工业物联网”。
二、是实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数字控制技术集成创新,研发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制造成套装备,并促进示范应用推广。
三、是大力发展总集成总承包。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工程承包商。
1、重点打造千亿元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着重提高体现感知、决策(控制)、执行三大功能的基础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和系统集成水平。提升智能专用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水平;积极研发、推广数字化生产单元、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加大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示范应用。重点推进力帝机床公司4000马力废金属破碎分选生产线项目、三丰智能公司的输送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等。
2、重点打造500亿元级大型薄板冷热连轧及涂镀层成套设备产业:推进薄板热轧机组、冷轧机组和涂镀层成套设备等重点产品向大型化、柔性化、高效化、清洁化、节能化发展,形成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开发、本地化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把我省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冶金装备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重点推进中冶南方公司投资16亿元的机电产业园项目、中冶连铸等投资15亿元的轧机生产线及冶金控制系统等项目等。
(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培育行动”
一、是选择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开展协作攻关。加强创新主体的建设与协作,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攻克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发展一批重点产品。
二、是加快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完善股权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支持创业、鼓励创新。
三、是加强示范带动。选择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组织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发展。
1、重点打造500亿元级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大气治理设备、城市及工业污水污泥处理设备、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设备、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等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加快高压变频器、电机节能、电网能量补偿、节能锅炉等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和产品更新换代。重点推进武汉龙净环保公司的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业园项目、都市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武汉四方光电科技公司的节能减排监测仪器产业化项目等。
2、重点打造300亿元级新能源装备产业:加快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发展2.5 兆瓦以上风电设备整机及 2.0 兆瓦以上风电设备控制系统、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积极支持生物质锅炉、物化转换成套装备、沼气发电机组等生物质能装备的研发制造。重点推进中船重工海声科技公司的风电偏航制动器项目、武汉日新科技公司的梁子湖光伏综合应用科普示范园、武汉精工楚天新型墙材公司建设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等。
3、重点打造200亿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加快整车电子控制和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系统等自主核心技术发展。重点推进投资26亿元的东风小型纯电动轿车技术开发项目、东风股份公司投资6亿元的新能源城市客车技术开发项目等。
(五)实施机械基础件“夯实行动”
一、是积极探索产需合作新模式。鼓励机械基础件企业与主机企业建立基于利益相关和共赢的新机制;鼓励有实力和有积极性的主机制造厂参与发展其所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并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二、是突破一批基础制造关键技术。围绕先进加工制造工艺、先进成型工艺、先进绿色热处理工艺和先进再制造及表面工程工艺等领域,突破一批基础制造工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
三、是打造一批行业标杆。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产品、工艺和知名品牌,在实现局部领域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带动机械基础件产业的全面繁荣。重点打造500亿元级高水平基础部件产业:积极发展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产品,发展大型船用曲轴等大型铸锻件,研制高速、精密、重载轴承,发展大功率风力发电齿轮箱、汽车节能自动变速器,发展工程机械用高压柱塞泵、电液伺服阀等。重点推进投资15亿元的大冶、阳逻大型铸锻件加工中心项目,投资12亿元的武汉模具工业园项目,湖北航奥伺服科技公司投资6亿元的2万台系列电液伺服阀项目等。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

        为抢抓湖北“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把握住我省装备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黄金发展期,按照省委省政府竞进提质的总要求,我们要克难奋进,扎实推进《行动方案》的实施,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要积极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整合省内存量资源,积极引导大企业大集团采取联合、购并、控股等方式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联合重组。积极稳妥地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和省外大型民营企业等来鄂设立生产、研发和营销基地。发挥央企在整合技术、资源、品牌等优势,培育领军企业,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二、要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省内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对聚集,形成区域式产业相对集中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武汉乘用车制造基地等四大整车制造基地,培育汽车零部件聚集区;加快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等高端制造装备在重点地市战略布局。
三、要加快推进产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组织实施先进装备制造重大技术改造计划,重点实施一批传统装备技术改造示范项目。紧紧围绕提高规模、开发品种、提升质量、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方面,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改造提升。
(二)加快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创新能力
一、要加快形成我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依托现有科研院所提升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要加大优秀企业家群体、技术领军人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支持高端装备人才进入中央“千人计划”和我省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鼓励企校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支持重点企业收购兼并海外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海外研发基地。三、要积极对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大力宣传我省优势,争取与国家规划无缝对接。支持企业争取民用航空、高档数控机床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推动专项承担企业高质量完成专项任务。
(三)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一、要加强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普遍应用。二、要推进装备产品设计制造数字化、制造过程智能化、管理网络化。三、要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产品流通信息化,扩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四)培育重大技术装备成长环境
一、要积极推动省产高端装备在我省航天、航空、汽车、造船、军工等典型领域大企业率先示范应用。树立省产高端装备自主品牌的信心,逐步由突破核心技术向掌握研发制造技术,提升产业化能力转变。二、要促进强强合作。积极促进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能源、航空航天、铁路等领域的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接、延伸与用户的服务链,促进研制单位向市场纵深发展,进而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五)加强协调,推动落实支持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
一、要落实国家政策。落实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优惠、增值税转型、出口鼓励、节能产品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兼并重组、技术创新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二、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对我省车辆生产企业生产的汽车优先纳入政府采购协议供货范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我省装备产品和服务。三、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对接国家相关规划和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更多专项资金支持。四、要加大资金支持。省内用于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优先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倾斜,优先用于国家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省外贸出口资金要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出口的支持力度。五、要用足融资支持政策。加快已列入辅导的优势装备企业上市步伐。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政策对我省的倾斜,争取商业银行在节能减排、兼并重组、出口创汇、境外投资等方面的信贷鼓励政策支持。
(六)抓好装备产品品牌战略。
一、要实施装备精品工程。建立和完善装备产品标准体系。做好产品标准法规的宣贯,完善装备产品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二、要全面开展装备产品的品牌建设工作。抓好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品牌推广、品牌识别、品牌延伸、品牌资产等重要环节,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争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
(七)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一、要实施装备制造服务业示范工程。大力发展从事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统成套公司,提高装备产业的总承包总集成能力。二、要提高服务在装备制造价值链中的比重。培育再制造产业,鼓励开展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发展市场调查、工业设计、软件开发、信息咨询、会展物流、维修检测等中介服务公司。
(八)加强统筹协调、组织领导。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按照各自分工开展工作,共同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行动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抓好落实。
 

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产业链云服务平台
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产业技术云服务平台